在中华心理学会一项“声音敏感度”测试中,有17%以上的受访者表示,自己曾受生活中声音的困扰。 其中,有些人对声音极度敏感,需要在很安静的情况下工作、学习或入睡。有的女生听了咳嗽声不能集中精力学习。还有女性听到手机铃声就会焦虑,甚至大发雷霆。这一类新的人群,就是“声音敏感—声音关注强迫”患者。
下面是两个实际案例
案例一:听到铃声就控制不了情绪。
魏女士在媒体工作,手机成为她与单位领导、跑口单位沟通的最直接工具。每次出门在外,身处嘈杂的环境中,或是坐在公交车上,她常接听各种电话。 但一段时间下来,小魏很是疲惫,人也越来越烦躁,“尤其是有时工作压力很大,如果我走在路上手机的铃声响起,我就会捂着耳朵喊,烦死了,烦死了”
到了后来,她变得对声音尤其敏感,不仅是手机铃声,就连偶尔的电话铃声或门铃声都会惹得她闷闷不乐。
案例二:一听同学咳嗽声就不舒服。
今年读研的小吕,对咳嗽声特别敏感。最早发觉自己对声音敏感是上高二时。一次上自习,小吕无意中听到别人咳嗽的声音,不知为啥,似乎心里感觉是担心那声音会影响自己学习。
这仿佛是一种潜意识,再后来,她一开始学习,就开始担心这种声音的出现,不但无法学习了,而且精神极度兴奋,常常回忆及联想很多事情,还控制不住。
两成人因声困扰,对吹风机最敏感
卫生部门一组听觉测试统计数字表明,21世纪初的中青年人在生活中所受到的生活声音干扰,是20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同龄人的3倍。
而临床上,曾做过一个“声音敏感度”的量表测试,其中17%以上的受访者都举手表示自己曾受生活声音的困扰。
这项研究显示,一些声音,譬如咳嗽声或呼噜声,对男性和女性而言一样。“而另外一些声音,譬如苍蝇的嗡嗡声,更容易干扰男性,”该学会理事赵雪梅说,“女性则更容易被吹风机等声音烦心。”
统计发现,女人对以下几种声音最敏感:电吹风声、龙头滴水声、咳嗽声、鼾声、汽车警报声、风声和空调机器发出的声音。
研究还发现,男女对声音的敏感度不同,女性更容易被声音困扰,而男性的抗干扰能力更强。 某些行业的女性,最易为声音所累
在 转载请注明:慕道心理咨询 (责任编辑:慕道心理咨询) |